![期刊架位号[5908] 期刊架位号[5908]](./W020250501477191287827.png)
陈志荣
徐亦昌是我爷爷的表弟,按辈分,我叫他表爷爷,他家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子里。他11岁那年,和堂兄徐怀兴一起,在双方父母的带领下,去邻村拜师学习木匠手艺。
徐怀兴的母亲溺爱儿子,对木匠师傅说,学不会没关系,但不能打骂。老话说,若要会,先受罪。你想,师傅不严,徒弟能学到手艺吗?因此,他学了三年,连做的木凳都摆不平稳。这样的技术,也只能给别的木匠师傅做下手了。而我表爷爷就不同了,他父亲要求师傅严加管教。表爷爷也不负父望,刻苦学习。严师出高徒,出师后就自立门户独立揽活儿了。
表爷爷娶了妻子吕桃花,隔年生了儿子,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。这下,引起了徐怀兴的嫉妒,对表爷爷的木匠活,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,背后还常常说三道四。
做了几年木匠活后,表爷爷总觉得自己干的是粗活,风吹日晒,花的力气大,活儿辛苦不说,工钱也低。他发觉,大户人家造房子都要雕梁画栋,木雕匠干得活儿细,一块木头能雕琢十天半月,活儿在屋里做,晒不着太阳淋不到雨,挣得工钱也多。考虑再三,便去拜了位木雕匠为师,学雕刻技术了。
表爷爷天资聪明,又勤学苦练,加上有木匠的基础,很快入门了。两年后,浮雕、阴雕、透雕、圆雕都拿得出手,连《红楼梦》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也雕得栩栩如生。技艺炉火纯青的他,名气越来越大,很远的地方都有人来请他。
这一年,城里一户大财主建造豪华宅邸,特地派人来请表爷爷为他家雕花。因为时间紧,直到腊月廿三才放假,工钱一结,表爷爷就匆匆忙忙赶回家过年。
走到离家还有30多里的集镇,他准备去买几条鲜鱼。因为老家过年有规矩,年夜饭必须有鱼,寓意年年有余。那个年代,穷苦百姓哪家买得起大鱼大肉,因此,这鱼只看不吃。正月里拜年客人上门,桌上也要摆着,大家心知肚明,这是撑门面的摆设,不能动筷,所以谓之看鱼。这碗鱼一直要到元宵节甚至清明祭祖后,才能吃。看鱼几乎每天都要端进端出,早被蒸成鱼泥了。
徐亦昌来到集市,从东走到西,就是不见卖鱼的摊子。一问才知道,这一带遭受了百年未遇的雪灾,天寒地冻,连江水都冻冰了,渔民捕不到鱼,所以无鱼可卖了。这可怎么办?就在他焦急之时,看到有人挑着鱼担过来,便走上前去。才知是位外地鱼贩,一担鱼卖得只剩下两条了,尽管价格高,徐亦昌还是买下了。
此时天色不早,他拎着鱼往家赶路。走到一个池塘边,看到有位年轻人在用铁锤砸冰,徐亦昌感到奇怪,问他为什么。
年轻人说,他老母得了重病,久治不愈,急得他整天在母亲床前发愁,不时地问她想吃什么。今天中午,她突然说要吃鱼。老母想吃的东西,儿子无论如何也要办到。可是,他下午出门,跑遍了周边的集市,一个鱼贩都没碰上,情急之下,准备到池塘里凿冰捕鱼了。
通过交谈,徐亦昌了解到,年轻人以砍柴卖火度日,是个樵夫,根本不会捕鱼。就是把池塘里的冰全砸开,也肯定捕不到鱼的。便想,小伙子是位孝子,我说什么也要帮助他。自己有两条鱼,过年一条就可对付了,就拿出一条送给了年轻人。
年轻人一听欣喜万分,拿出铜钿要付鱼钱。徐亦昌知道,他家度日艰难,再说,他手里几个铜钿根本不够鱼钱,就不肯收钱了。年轻人过意不去,看天色已晚,要徐亦昌去他家过夜。表爷爷想,天阴沉沉的,加上路上都是厚厚的雪,冰冻路滑,黑灯瞎火的也不好走,便点点头和他走了。
来到年轻人家,他媳妇忙开了,烧晚饭招待表爷爷的同时,熬好鱼汤,剔除鱼刺,一口口地喂给婆母吃。老人家吃了鱼,喝了汤,精神好多了,连声说:“鲜,好吃。”
黄昏后,老人竟自己坐起来和儿子儿媳聊天了,一家人非常高兴。一条鱼竟让老人病情消除,徐亦昌也感到欣慰。
第二天一早,徐亦昌吃好早饭,告别了年轻人一家,匆匆忙忙赶路了。中饭前,他进村了。乡亲们看到他那条鱼,都感到惊讶,因为他们都去集市买鱼了,根本没鱼可买。就是有,价格高得离谱,一般人家哪里买得起,因此,全村没有一家买到鱼的。
离过年还有五六天,这鱼放在哪里好,徐亦昌伤透了脑筋。挂在板壁或楼板下的钩子上,不要说风干,还有可能被猫拖老鼠咬。正在他不知如何是好时,想到了院子里的雪。唉,把鱼放在雪里面,既能保鲜,猫扒不出来,老鼠也不会去雪堆打洞。他来到院子的东边,把雪划到一起成了个大堆,中间放好鱼,用铁锹敲严实。放在这天然冰窖中,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。
哪里想到,他在雪中藏鱼,被不远处刚扑出窗口的徐怀兴看到了。他心中不平衡了,同一个祖宗传下的人,凭什么他家有鱼吃,我连鱼汤也喝不上。说来也惭愧,他家已经整整三年无鱼过年了,真是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。他眼睛一眨,鬼主意来了,这下无论如何也要把这条鱼弄来,使他家年夜饭不缺鱼,尝尝过年吃鱼的滋味。半夜时分,他搬了张小梯子,悄悄地来到徐亦昌家院子围墙边,把梯子紧靠围墙,爬上后,又抽上梯子放到里面再下去,不声不响地进了院子。凭着雪光,用短铁锹悄悄挖开雪,取出鱼,又重新堆好雪,从原路出去了。
年关鲜鱼珍贵,藏鱼的位置虽然可靠,但徐亦昌还是有点不放心,起床后就去看看,发现雪堆边到围墙脚雪上的脚印,知道事情不好,看了下,雪堆有异常,好像被人动过了,拿来铁锹挖开一看,鱼已不见踪影。从现场的痕迹看,不可能是猫狗拖的,肯定是人干的。走出院子,围墙外也有脚印,和院子里的大小一个样。他顺着脚印走去,走到小路上,因走的人多,无法辨认了。
徐亦昌清楚,今年过年除了自家,村里没有别家有鱼的,鱼烧煮时会发出特殊的香味,小小山村几十户人家,房屋相连,只要稍微打听,就会知道是谁家在烧鱼了。徐亦昌是个良善之人,想想不过是一条小小的鱼罢了,大过年的,也犯不着去为难别人了。
鱼吃不吃无所谓,问题是自家年年除夕夜有鱼,这才吃穿不愁,年年有余的。三十夜没鱼过年,会不会明年的日子一落千丈呢。心理上有了阴影,表爷爷没有好心情了。
吕桃花心灵手巧,会做糕点,家里的鱼被人偷了,要买是不可能了,用什么替代呢?她突发奇想,何不用米粉做条看鱼呢。她把米粉加水,拌匀后不停地揉捏,使之光滑有韧性,然后做成鱼的雏形,再用剪刀、钳子、牙签、银簪等工具,进行精雕细琢,用油在锅里煎了下,也像模像样酷似活鱼了。
徐亦昌觉得,这米粉鱼年三十夜代替一下可以,正月里怎么办?它毕竟是用米粉做的,浸在汤中,还得在锅中一次又一次地蒸,很有可能成为米糊,客人面前还不出洋相。像自己这样的人家,正月里连看鱼也端不出来,说起来有失脸面。
考虑再三,他决定去附近的集市碰碰运气。直到中午了,集市上还是没有见到卖鱼的。
就在他心灰意冷准备回家时,碰上了一位熟人。熟人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,问他碰上什么不称心的事了。徐亦昌就把过年用的鱼被偷,一时又买不到的事说了。
那人听后,笑了笑说:“过年的鱼是摆着看看的,你是木雕匠,雕个木头鱼,问题不就解决了!”
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,徐亦昌连连责怪自己,怎么没有想到呢。自己常在一些人家的堂梁、牛腿、门窗上雕刻鱼的图案,雕个木头鱼,还不是小菜一碟。
他连忙回家,找来一块硬木,拿出雕刀,刻了起来。半天工夫,一条头尾往上翘的木头鱼就雕刻好了。端详了一会,完全能够以假乱真。为使它更加逼真,找来油漆,把它漆成煎熟鱼的颜色。
除夕晚上,吕桃花把木雕鱼盛在大碗中,浇上用姜、蒜、盐、酒、淀粉调成的调料,再放上碧绿的葱花,端上桌来,照样香气扑鼻,徐亦昌越看越满意。这年尽管没有鲜鱼,但也应了年年有余的那句吉利话。
徐亦昌虽然没有去追查那条鲜鱼,但他家放在雪堆中的鱼被人偷走的事还是传出去了。当然也传到了徐怀兴的耳朵里,烧的时候门窗都关紧,怕气味飘出去,年夜饭端上桌讨彩头后,正月里不敢拿出来了。为怕时间久了露马脚,正月初五那天晚上,趁家中没有客人,让妻子蒸后,夜饭时一家人偷偷地吃着。正当他夹起一块鱼送进嘴里,忽然听到外面有声音。做贼心虚的他以为有人来了,一边把那碗鱼端进菜橱里,一边吞下嘴里的鱼。正是心越慌越会出事,这一吞,鱼刺卡在喉咙里了。喝醋,用饭团咽,土办法用尽,还是没有一点效果。第二天鱼刺还卡在那里,只好到镇上请医生才拔出鱼刺。
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,徐怀兴鱼刺卡喉咙的事还是传出去了。他家哪来的铜钿买鱼,联想到徐亦昌家被偷的鱼,这还用说,这鱼是他偷的,村里人暗地里都在戳他的脊梁骨了。
除夕夜徐亦昌用木雕鱼替代鲜鱼,第二年照样生活美满。这事传出后,村里人纷纷请他雕木鱼,第二年除夕夜,村里家家户户桌上都用起了木雕看鱼。木雕鱼不会变质,正月过后,清洗干净晾干收藏,来年除夕和正月,又可拿出来派上用场了。木雕鱼代替看鱼的事越传越远,那些少鱼的山村都采用了这一方法,有的地方还成了过年习俗。
表爷爷年老体弱后,出远门干活吃不消了,就在家里做木雕鱼,他做的木头鱼实在太逼真传神了,传出去后,小贩还特地上门到他家订购。20世纪50-60年代,还有人去我表爷爷那里买木雕鱼呢。
(《民间传奇故事》2025年2期 [5908]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