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期刊架位号[5847] 期刊架位号[5847]](./W020250501466799439942.png)
“你把车窗摇上去”
虽然大家都这么说,但有几个人还知道,为什么升降车窗叫“摇”吗?
以前的车门内侧,都有一个可以旋转的摇柄,通过顺逆时针方向的摇动,就可以控制车窗的升降。
后来嘛,纯手动的摇柄就被直流电机取代了,按按钮的一端升车窗,按另一端降车窗,不过“摇”这个动词,还是作为习惯被保留了下来。
“没事儿我就先挂电话了啊”
我认为和座机相比,手机有一个巨大缺点,没法做到“气冲冲地挂掉电话”。
座机放听筒位置的下方,有个小开关,可以决定电路的通断。电话铃响起,把听筒拿起来,小开关弹上去,通话就接通了;把听筒挂回原来的位置,小开关随之被摁下去,通话就结束了。
如果用力挂回听筒,对方就会听到“嘭”一声,然后是“嘟嘟嘟”的通话结束提示音,多有气势啊!
“这电影剪辑也太好了吧”
很多老人家也会用手机剪辑跳广场舞的视频,可这个“剪”是从哪儿来的呢?
胶片时代的电影剪辑,是真正物理意义上的剪。拍摄的画面,都一帧一帧地显示在胶片上,连贯播放就能动起来。为了去除不需要的画面,或者拼接不同的画面,就需要对胶片进行“剪”和“接”,用到的工具是剪辑器和胶片粘接剂。
现在的视频早就数字化了,删掉画面、拼接画面,不过是动动鼠标键盘的事,但剪辑选项的图标,还是一个小剪刀。
“您的婚纱照洗好啦”
照片是有多脏,得洗了才给顾客?
这又要说回胶片时代了。早年间的相机,都得用涂了感光材料卤化银的胶片。随着快门“咔嚓”一声,胶片就区分出了感光部分和未感光部分。
接下来,需要两个步骤把胶片变成照片:让感光的卤化银变成银的“显影”和把未感光的卤化银去除的“定影”。而显影和定影,都需要在水溶液中进行,很像在洗涤照片,这个说法就应运而生了。
“把这个材料打印一下”
汉语博大精深,“打”可以有千万种与“打”无关的含义,比如打工、打坐、打扮。而“打印”“打字”,却还真的跟“打”有关。
以前想要通过印刷实现文字复制,有两种方法,都是纯机械的。一种是用粘有油墨、表面凹凸的模板,直接印在纸上,有点像雕版印刷术;另一种则是机械打字机,用刻有字符(往往是英文字母和数字)的金属块,把墨带上的碳粉压在纸张上。
这两种印刷法,都有“敲打”的动作,所以“打字”“打印”的说法也是有根据的。
现在的激光打印机,采用正负电荷间的吸引完成打印,喷墨打印机则是用喷出的小墨滴打印,和“打”已经没啥关系了。
随着技术的发展,我们今天的很多词,也可能会让后代困惑不已:“代码不是AI生成的吗,为什么叫‘敲’代码啊?”“车不是自己就能动吗,你们为什么要说‘开’车?”“输入描述就能生成插图,为什么大家都说‘画’画?”
哎,孩子们啊,来,太爷爷带你看看2025年的历史资料哈。
摘自微信公众号果壳
发稿编辑:蔡美凤
(《故事会》2025年4期 [5847])